請輸入關鍵字
JIC Investment Forum
JIC投資沙龍第一期 | 車聯網與智能交通
2014年,互聯網的“風”吹開了車聯網與智能交通時代的大門。


汽車,已經成爲了繼手機、平闆、智能家具後的又一個互聯網的兵家必争之地;而交通,也在逐漸告别死闆,搭着物聯網、大數據的腳步,快步邁向智能時代。有分析認爲,2015年中國車聯網産業将達到1000億元,到了2020年這個數字将會激增至1萬億。大數據、雲服務、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先進技術都将成爲智能交通的“催化劑”。

2015年5月28日,中國建投攜手投資界共同探讨、發現“下一站—車聯網與智能交通”中的投資機遇。
Event Live
活動現場實況
Viewpoints
嘉賓觀點
  • 吳碩(建投華科副總經理)2015年5月
    車聯網、智能交通的投資機遇
    當前交通體系存在的問題,歸結起來是效率問題、節能環保問題和安全問題。車聯網和智能交通将成爲解決問題的新出路。這是兩個密切相關、互相促進的主題,車聯網更是智能交通的基礎。

    在國内,智能交通的兩大驅動因素是:需求驅動,指交通系統存在嚴重擁堵和嚴重的污染問題,以及人們出行方式的改變對交通體系的新需求;政策因素,智能交通是一帶一路、智慧城市等國家戰略重要的核心組成部分。

    智能交通的發展分爲三個階段:現階段,以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爲基礎業務,政策驅動是主要增長動力;短期内(未來5到10年),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仍然占據主導地位,但車聯網市場占比将明顯提高;未來,基礎設施建設告一段落,面向用戶市場占據主導地位。

    智能交通企業的發展應圍繞以下方面:第一,以提高發展效率降低跨界成本爲方向;第二,增強控制能力抵禦行業周期;第三,擴展數據來源,夯實服務基礎;第四,豐富業内發展模式,形成廣泛的協同效應;第五,布局整個行業的本原,樹立品牌效應。

    消費者需要的不僅僅是“知道”信息,而是“解決”問題,這是車聯網最大的價值所在。車聯網的盈利模式包括:第一,以整車廠商爲主導的車聯網服務模式;第二,其他參與者在車聯網B2B2C展開探索,比如在物流行業的應用、媒體廣告的價值、基于4S店基礎服務、與保險公司合作、搭建平台實現車輛檢測等。

    當前的車聯網應用市場分爲商業車和私家車兩大類。其中,商用車“車聯網”是相對成熟、發展最快的市場,總市場規模(運營收入+終端)會大于100億。建投華科是專注在智慧互聯領域專業的直接投資公司,我們集中智能交通領域的原因在于:第一,與目前的投資風格相匹配,智能交通和車聯網都是改造民生的領域。第二,金融産業的投資背景會讓企業得到更快的投後管理效率。第三,投資我們會看長遠,删除一些看不懂或者不太炫的行業。
    邵振興(君聯資本投資董事)
    智能交通的發展趨勢與創新
    2014年中國城鎮出行市場28億次/天,由代駕、自駕、公共交通、步行等模式構成。其中,B2B(政府、企業用車)大概占了出行的12%;B2C(普通消費者)占到88%的份額。B2C是主要的争奪市場,租車又是尤爲重要的部分。

    租車市場發展迅猛。根據相關研究報告,中國租車市場規模從2008年的90億元增長至2013年的34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爲29%;車隊數量從2008年的10萬輛增至2013年36.9萬輛,複合增長30%。預計2018年中國租車市場規模将增至650億元,車隊數量達到77.9萬輛。

    同時,租車滲透率仍然很低。中國租車市場滲透率(租賃車輛數占車輛總數比例)爲0.4%,美國是我們的4倍,日本是我們的6倍還多。中國近幾年的汽車保有量增長飛快,私家車的成長空間非常有限,處在發展早期階段的租車市場具有非常大的空間。

    另外,出租車不能滿足出行需求。作爲帶駕出行的最典型模式,出租車由于政策管制和供給緊缺,代駕出行的需求沒有得到有效滿足,被黑車、專車、公交等多種方式分流。

    智慧出行改造了整個行業。2014年之前,參與者尚在打車領域厮殺;之後全面轉移到專車。2014年2月Uber進入,百度與其戰略合作;阿裏投資一号專車;嘀嘀推出第二款嘀嘀專車;神州在2014年底啓動了神州專車。

    智慧出行的産業鏈包括:最上遊是前市場,包括造車的和賣車的;中間是用車的,包括租賃企業和私家車;再往後就是平台,包括嘀嘀、易到、Uber等。

    最上面就是造車和賣車的,我們稱之爲前市場,中間就是用車的,用車的一個是租賃企業,一個是私家車,因爲私家車很多也參與到了這個遊戲當中了。再往後就是平台。嘀嘀、易道、Uber還有一些直銷的用戶,還有一些旅遊企業、租車企業,這個比重很小。

    智慧出行市場包括兩類模式:一類是輕資産,一類是重資産。輕資産的代表是嘀嘀、Uber等,司機是勞務派遣公司和個人,車源是租賃公司和社會車輛(包括私家車和黑車)。輕資産的優勢是不需要儲備司機和車輛,成本有優勢,而且擴張快;劣勢在于責任歸屬不清晰、服務質量的保障性不夠、受政策影響較大。重資産模式規避了這些問題。因爲車和司機都是直接招聘和管理的,标準化的程度和乘坐的體驗肯定好過輕資産模式,但面臨轉型速度慢、人力成本高的特點。
    童豪良(高德地圖車聯網業務中心總經理)
    車聯網的發展新格局
    現在整個汽車市場在發生一些非常大的變化。這個巨大變化背後的原因在于,汽車市場太大了。每年中國新車銷售的份額是2萬億的規模。後裝包括各種和車有關的直接的支出有3萬億,加起來有5萬億的規模。這是吸引這麽多創業者的原因。

    但對創業者來說,還面臨着“狼來了”的現實。一方面,BAT、360、小米這些互聯網巨頭,以及國外的谷歌、蘋果都在發力,開始把車聯網作爲他們很重要的業務,也推出自己的産品。他們不僅自己做,他們還買,下手很快、很狠。

    另一方面,城市巨人醒了。如今車廠都成立了專門的部門,抽調各部門觀念最新的員工,甚至從移動互聯網公司高薪挖人;很多車廠的做法是把所有車聯網,比如說寶馬計劃終身免費。當然傳統車廠想要翻身并不是那麽容易,因爲車廠有一個傳統的制造問題。

    投資者應當投資什麽樣的創業團隊呢?以下三點能力,如果一個都沒有,那就放棄吧。如果擁有三個,那就非常罕見,說不定是下一個快的或者嘀嘀。

    第一,要看内功深厚。除了會做互聯網之外,整個團隊上下還要懂車,不然如何和車主産生共鳴呢?如何在每天上下班的時候體驗自己的産品呢?這是很危險的。

    第二,事情要快。天下武工唯快不破,快的關鍵是如何用功。人的天賦有差距但是并不大,如果你比人家多出一份力那就很不一樣了。像阿裏巴巴,在很長一段時間内都是996(工作時間爲9:00—21:00,每周工作6天)。如果一周比别人快一倍,一年下來就是别人16倍的速度。

    第三,快要有章法。投資者要看這個團隊有沒有武工秘笈——大數據。無論是快的、嘀嘀還是Uber也好,都非常注重建立一個系統處理數據。比如Uber有完善的系統記錄用戶打車的時間,司機過去的時間、不同價格補貼會産生什麽影響、甚至給出了浮動計價方式,這都是對大數據的理解和挖掘。所以有了大數據,你會快,但是不會亂。
    吳碩
    (建投華科副總經理)2015年5月
    邵振興
    (君聯資本投資董事)
    童豪良
    (高德地圖車聯網業務中心總經理)
吳碩(建投華科副總經理)2015年5月
車聯網、智能交通的投資機遇
當前交通體系存在的問題,歸結起來是效率問題、節能環保問題和安全問題。車聯網和智能交通将成爲解決問題的新出路。這是兩個密切相關、互相促進的主題,車聯網更是智能交通的基礎。

在國内,智能交通的兩大驅動因素是:需求驅動,指交通系統存在嚴重擁堵和嚴重的污染問題,以及人們出行方式的改變對交通體系的新需求;政策因素,智能交通是一帶一路、智慧城市等國家戰略重要的核心組成部分。

智能交通的發展分爲三個階段:現階段,以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爲基礎業務,政策驅動是主要增長動力;短期内(未來5到10年),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仍然占據主導地位,但車聯網市場占比将明顯提高;未來,基礎設施建設告一段落,面向用戶市場占據主導地位。

智能交通企業的發展應圍繞以下方面:第一,以提高發展效率降低跨界成本爲方向;第二,增強控制能力抵禦行業周期;第三,擴展數據來源,夯實服務基礎;第四,豐富業内發展模式,形成廣泛的協同效應;第五,布局整個行業的本原,樹立品牌效應。

消費者需要的不僅僅是“知道”信息,而是“解決”問題,這是車聯網最大的價值所在。車聯網的盈利模式包括:第一,以整車廠商爲主導的車聯網服務模式;第二,其他參與者在車聯網B2B2C展開探索,比如在物流行業的應用、媒體廣告的價值、基于4S店基礎服務、與保險公司合作、搭建平台實現車輛檢測等。

當前的車聯網應用市場分爲商業車和私家車兩大類。其中,商用車“車聯網”是相對成熟、發展最快的市場,總市場規模(運營收入+終端)會大于100億。建投華科是專注在智慧互聯領域專業的直接投資公司,我們集中智能交通領域的原因在于:第一,與目前的投資風格相匹配,智能交通和車聯網都是改造民生的領域。第二,金融産業的投資背景會讓企業得到更快的投後管理效率。第三,投資我們會看長遠,删除一些看不懂或者不太炫的行業。
邵振興(君聯資本投資董事)
智能交通的發展趨勢與創新
2014年中國城鎮出行市場28億次/天,由代駕、自駕、公共交通、步行等模式構成。其中,B2B(政府、企業用車)大概占了出行的12%;B2C(普通消費者)占到88%的份額。B2C是主要的争奪市場,租車又是尤爲重要的部分。

租車市場發展迅猛。根據相關研究報告,中國租車市場規模從2008年的90億元增長至2013年的34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爲29%;車隊數量從2008年的10萬輛增至2013年36.9萬輛,複合增長30%。預計2018年中國租車市場規模将增至650億元,車隊數量達到77.9萬輛。

同時,租車滲透率仍然很低。中國租車市場滲透率(租賃車輛數占車輛總數比例)爲0.4%,美國是我們的4倍,日本是我們的6倍還多。中國近幾年的汽車保有量增長飛快,私家車的成長空間非常有限,處在發展早期階段的租車市場具有非常大的空間。

另外,出租車不能滿足出行需求。作爲帶駕出行的最典型模式,出租車由于政策管制和供給緊缺,代駕出行的需求沒有得到有效滿足,被黑車、專車、公交等多種方式分流。

智慧出行改造了整個行業。2014年之前,參與者尚在打車領域厮殺;之後全面轉移到專車。2014年2月Uber進入,百度與其戰略合作;阿裏投資一号專車;嘀嘀推出第二款嘀嘀專車;神州在2014年底啓動了神州專車。

智慧出行的産業鏈包括:最上遊是前市場,包括造車的和賣車的;中間是用車的,包括租賃企業和私家車;再往後就是平台,包括嘀嘀、易到、Uber等。

最上面就是造車和賣車的,我們稱之爲前市場,中間就是用車的,用車的一個是租賃企業,一個是私家車,因爲私家車很多也參與到了這個遊戲當中了。再往後就是平台。嘀嘀、易道、Uber還有一些直銷的用戶,還有一些旅遊企業、租車企業,這個比重很小。

智慧出行市場包括兩類模式:一類是輕資産,一類是重資産。輕資産的代表是嘀嘀、Uber等,司機是勞務派遣公司和個人,車源是租賃公司和社會車輛(包括私家車和黑車)。輕資産的優勢是不需要儲備司機和車輛,成本有優勢,而且擴張快;劣勢在于責任歸屬不清晰、服務質量的保障性不夠、受政策影響較大。重資産模式規避了這些問題。因爲車和司機都是直接招聘和管理的,标準化的程度和乘坐的體驗肯定好過輕資産模式,但面臨轉型速度慢、人力成本高的特點。
童豪良(高德地圖車聯網業務中心總經理)
車聯網的發展新格局
現在整個汽車市場在發生一些非常大的變化。這個巨大變化背後的原因在于,汽車市場太大了。每年中國新車銷售的份額是2萬億的規模。後裝包括各種和車有關的直接的支出有3萬億,加起來有5萬億的規模。這是吸引這麽多創業者的原因。

但對創業者來說,還面臨着“狼來了”的現實。一方面,BAT、360、小米這些互聯網巨頭,以及國外的谷歌、蘋果都在發力,開始把車聯網作爲他們很重要的業務,也推出自己的産品。他們不僅自己做,他們還買,下手很快、很狠。

另一方面,城市巨人醒了。如今車廠都成立了專門的部門,抽調各部門觀念最新的員工,甚至從移動互聯網公司高薪挖人;很多車廠的做法是把所有車聯網,比如說寶馬計劃終身免費。當然傳統車廠想要翻身并不是那麽容易,因爲車廠有一個傳統的制造問題。

投資者應當投資什麽樣的創業團隊呢?以下三點能力,如果一個都沒有,那就放棄吧。如果擁有三個,那就非常罕見,說不定是下一個快的或者嘀嘀。

第一,要看内功深厚。除了會做互聯網之外,整個團隊上下還要懂車,不然如何和車主産生共鳴呢?如何在每天上下班的時候體驗自己的産品呢?這是很危險的。

第二,事情要快。天下武工唯快不破,快的關鍵是如何用功。人的天賦有差距但是并不大,如果你比人家多出一份力那就很不一樣了。像阿裏巴巴,在很長一段時間内都是996(工作時間爲9:00—21:00,每周工作6天)。如果一周比别人快一倍,一年下來就是别人16倍的速度。

第三,快要有章法。投資者要看這個團隊有沒有武工秘笈——大數據。無論是快的、嘀嘀還是Uber也好,都非常注重建立一個系統處理數據。比如Uber有完善的系統記錄用戶打車的時間,司機過去的時間、不同價格補貼會産生什麽影響、甚至給出了浮動計價方式,這都是對大數據的理解和挖掘。所以有了大數據,你會快,但是不會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