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叁加壹”設計交流展在無錫舉行:可閱讀的設計
2016-05-16 鳳凰文化

        在西方現當代美學思潮的影響下,極緻的抽象被推崇作現代人新的精神内涵。極簡的線條與色彩,給社會帶來了高效和高冷,也帶來了奇異晦澀的神秘感。節奏越來越快的城市裏,典型的現代化器具逐漸冷卻着我們生活的溫度。那麽,是否有人越來越懷念器物初見時的樣子,沒有猜測與絞盡腦汁的疲憊感,而是以一種和善的美,不争不搶,靜待閱讀。
        一場關于器物哲理的思考
        5月14日,由建投書店投資有限公司旗下文化空間“建投書局”和文創品牌“此處生活”聯合主辦,嘉昱珺唐酒店協辦的[叁加壹]設計交流展在建投書局•無錫店舉行,近二十位設計大師與衆多設計愛好者參加了當天的活動。本次活動以“可閱讀的設計”爲主題,包含文創品牌發布、中外知名設計師沙龍、原創設計品征集招募、設計良品展覽等多個環節。活動從思想到實踐,從創意到實物,多維度啓發人們在現代化審美意境下對器物美學與哲理的思考和探讨。
        建投書局以人物傳記主題爲特色,輔以各類人文社科書籍,着力從“内容+功能+體驗”三個維度深挖文化環境體驗的價值。建投書店投資有限公司以書局爲切點,布局文化産業,旨在通過豐富立體的文化活動,提高大衆文化藝術審美。本次活動是旗下文化空間“建投書局”和文創品牌“此處生活”在品牌理念上的首次碰撞。
        文人氣質美學與樸素造物理念的結合:文創品牌“此處生活”正式發布
        “此處生活”是建投書店投資有限公司旗下的首個文創品牌。品牌力求體現文化故事和文化态度,貼合有較高文化品位人士的文化創意産品需求。
        活動當天,“此處生活”正式對外進行了品牌發布。品牌總監潘實先生表示:“此處生活”是一種實驗,是一種把日常生活中的器物看做初次相見般的嘗試,力求修正再設計的過程來反思物的實質,這種實質太過于熟悉而往往被人忽略。是否樸素、實用、兼具欣賞的必須品才是人們的日常生活所需?引介文人氣質美學、傳承造物理念則是“此處生活”的追求與責任。
        [叁加壹],源于對個人及個物的關懷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者,謂專精也,用心一也,專于一境也。謂之不偏、不散、不雜、獨不變也,道之用也。一,可以是一位匠人,可以是一朵棉花,可以是一座工作台。棉花經抽絲到線,線經織作成布,布經裁剪縫紉到衣,都離不了一時,一刻,一心,一意。而三,乃天地人之道也。衣者,集自然創造與人爲制作,從禦寒蔽體的原始功能,到越來越豐富的社會屬性,每一步都表達着物自有的“道”。
[叁加壹]即源于對時間與空間交織下的個人及個物的尊敬和關懷。本次[叁加壹]設計交流展别具用心的呈現了伴随我們日常生活的用具,是如何成爲最終我們使用它的樣子。并用一種倒叙的方式,呈現每一步細節化的
        過程,講述造物者的偉大,勞動者的智慧。
        同時,[叁加壹]設計交流也是每年舉辦一屆的原創設計品征集活動。征集來的作品将通過“此處生活”進行開發制作,投入市場。本活動旨在從更廣闊的空間發掘來自民間的設計靈感,并用強有力的資金與制作支持,給予其變爲現實的可能。
與大師同謀,聊聊可讀與不可讀的設計
        許多我們生活中的設計物、器皿,具備了日常的使用需求,有時卻又讓人讀不懂、摸不清頭緒。設計品是否可以與閱讀結合?亦或好的設計本就應該被讀懂,無需其它冗長無味的信息?“可閱讀的設計”是首屆“叁加壹”設計交流活動的主題。它不再推崇無止盡的抽象與晦澀的概念,而是引導回歸物的本質,讓人人都可以讀懂設計,感受到事物原始的美。
        本次活動邀請到了多位來自不同背景的設計大師。他們帶着自己的産品,跟大家聊了聊樸素卻趣味十足的生活美學。從自然形成到人爲創造,從曆史沿襲到現代變化,一器一物去分析古人的智慧在當今生活中的影響與延續,探讨設計的可閱讀性。

Related reading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