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29日,在洋溢着春天氣息的意大利米蘭,中聯重科收購意大利LADURNER(納都勒)公司交割儀式正式舉行。中聯重科副總裁陳培亮、LADURNER公司董事會主席盧卡斯•納都勒、曼達林基金執行合夥人洛倫佐•斯坦察等共同出席并見證了這一時刻。
2015年,中聯重科聯合曼達林基金宣布收購LADURNER公司75%的股權後,雙方公司随即展開了密切的技術交流。作爲中國環衛機械市場占有率第一的行業龍頭和歐洲領先的環境、可再生能源全方位解決方案提供商和投資運營商,中聯重科與LADURNER的聯手,給予環境産業和市場太多想象空間。
強強聯合 打造環境治理新樣闆
2015年,中聯重科與LADURNER簽署合作協議後,随即開展緊密合作,着手将淮安市餐廚垃圾處理項目打造爲國内首個試點平台。
中聯重科技術負責人介紹,在這個項目中,經過比對國内廠家和LADURNER公司的技術指标和經濟效益,LADURNER在後端厭氧消化技術和廢水處理技術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綜合運營效益明顯。
據了解,其中的厭氧消化技術作爲城市垃圾處理的主要技術之一,在美國和歐洲國家廣泛運用,我國目前卻尚無采用這樣的大型處理廠。相關資料顯示,厭氧消化比其它處理方式更經濟,是一項很有前景的有機垃圾處理技術。
通過LADURNER提供設計資料和指導,中聯重科技術人員對LADURNER的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和轉化應用。“目前厭氧消化系統已經完成基本建設,廢水處理系統正處于緊張建設中”。
高效的技術轉化和融合速度獲得了LADURNER公司和客戶的好評和認可。
“未來,這樣類似的環境處理項目将成爲國家‘十三五’發展重點”,上述負責人稱,中聯重科淮安晨潔垃圾處理項目不僅中西合璧、優勢互補,其整體全三維3D設計,令客戶一目了然同時減少了設計成本。
此外,其還有一項非常獨特的優勢。“一般的餐廚垃圾處理的場所味道都不好聞,但是我們的項目處理全過程密閉,加上點對點的臭氣收集處理系統,完美控制餐廚垃圾處理過程中産生的臭氣。”
業界認爲,依托雙方在關鍵裝備和技術項目的優勢,淮安市餐廚垃圾處理項目的優勢和典範效益明顯,未來将成爲中國餐廚垃圾處理的樣闆工程,得到市場認可,引領國内餐廚垃圾處理新趨勢,也成爲綠色環境治理的新亮點。
多點開花 探尋綠色發展新契機
除了餐廚垃圾領域外,中聯重科目前與LADURNER技術合作還主要集中在廢水處理、固體廢棄物處理和污染場地修複等領域。
在廢水處理方面,中聯重科的“杭州臨安處理項目”和“廣西田陽處理項目”,采用“生化處理+反滲透”和“混凝沉澱+反滲透”的處理工藝,出水達到了“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标準”的要求,可直接排放,淨化并減少污染。采用中聯重科一體化廢水處理設備的“遼甯沈陽處理項目”,目前設備已交付;已中标的“山東濟南處理項目”,也正在籌備中。
在固體廢棄物處理方面,正在籌備建設中的垃圾焚燒項目,其優勢在于引進國外先進設備提高燃料效率,采用特殊組合工藝處理焚燒煙氣,可達到現行歐盟垃圾焚燒污染物排放标準。
另外,借助LADURNER環境技術和工程經驗,中聯重科正在積極推進“湖南石門縣城鄉一體化PPP項目”,逐步開拓包括鄉鎮污水處理、有機質垃圾處理、污染場地修複等多領域全環境業務。
“未來中聯重科和LADURNER的合作将向環境修複領域發展,借助LADURNER先進的環境修複處理技術和豐富的工程經驗,拓展環境修複業務。”
日前,環境保護部出台《關于積極發揮環境保護作用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意見》,着重提出了水、土壤污染防治提出了明确的環境質量改善目标和污染治理任務,爲環保産業擴大産業規模、優化産業結構、提高技術水平和市場化程度提供了大好機遇。
環保行業專家稱,日益增長的環保要求,需要有更系統、更先進的環境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的支撐。但目前國内環境企業的發展仍處于技術低下、解決方案缺乏的格局,技術跟不上國家日益增長的環保要求。
巨大的市場蛋糕,或将催生一批環境企業迅速成長。正如國際化走在前列的中聯重科期望通過和LADURNER的技術融合,強化環境高端産業鏈的布局并助力環境供給側改革,爲建設“美麗中國”提供更加先進的國際技術和解決方案。
随着今後環境運營項目的落地、開花、結果,過去以環境裝備領軍的中聯重科已從“投資、裝備、運營”全方位步入全球環境産業。與意大利LADURNER正式交割,意味着中聯重科跨入全球環境高端産業鏈的序幕全面開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