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傳統經紀業務再一次用數據證明了自己不可撼動的地位。
截至4月19日,已公布2015年年報的16家上市券商中,有10家券商的經紀業務營收占總營業收比例超過50%,目前最高的比例已經達到69.67%不過,西南證券倒顯得獨樹一幟,目前來看西南證券是唯一一家自營業務收入占比超過經紀業務的上市券商。
在經紀業務市場份額方面,華泰證券、中信證券、海通證券等大型券商依舊盤踞榜單前列。其中,華泰證券以8.34%的股基交易份額超越衆多老牌大型券商,連續兩年穩坐“老大”位置。中小券商中,國金證券、國聯證券、第一創業證券等“新生代”借助互聯網證券等業務實現彎道超車,股基交易份額增幅較大。
西南證券自營收入占比超經紀業務
2015年是證券公司各項業務的爆發年,尤其是衆多券商經紀業務營收都創出曆史新高。雖然券商一再強調降低對傳統經紀業務的依賴,但是經紀業務營收(部分上市券商在年報中已将經紀業務列爲經紀和财富管理業務、财富管理業務、證券及期貨經紀業務,以下統稱經紀業務)占年度營收比重仍未降低。
具體來看,16家已公布年報的上市券商中,經紀業務收入占總營收比例最大的是長江證券,達到69.67%。其次是持續兩年奪得經紀業務份額首位的華泰證券,其實現179.85億元的經紀業務(經紀及财富管理業務)營收,占比達到68.48%。排名第三的則爲國海證券,經紀業務去年實現營收31.57億元,占年度總營收的63.66%。而經紀業務營收占比超過50%的券商還有國信證券、太平洋證券、廣發證券、國元證券、國金證券、東興證券。值得一提的是,經紀業務營收占比最低的爲西南證券,僅占總營收的31.58%,所占比重不及自營業務收入(爲32.81%)。
對于經紀業務收入占比如此之高,長江證券表示,公司率先在業内推出業務合作機制,強化各業務線條協同,取得明顯效果;公司成立了經紀業務委員會,對所有分支機構實行分層管理,大經紀業務轉型行業領先;此外,公司收入結構尚未得到改善,近年來公司大力發展非通道業務,在業務結構改善上取得一定成效,但尚未傳遞到收入結構上,公司經紀業務收入占比仍較高。
此外,自營業務營收占比超越經紀業務的西南證券表示,公司證券自營業務實現營業收入 27.88 億元,同比增長 170.24%;營業利潤25.76億元,同比增長215.05%,創造了5年以來的最佳投資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