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建投華科:傳統産業+互聯網,引領投資新趨勢
2016-04-19 搜狐

        随着汽車數量的增加和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大,利用道路擴張緩解出行壓力的效果越來越不明顯,共享經濟和互聯網技術使得“智能交通”進入快速發展期。智能交通改變了大衆對“出行”的認知,也開創了前景廣闊的消費投資市場。
  4月15日,在由中國建投集團主辦的JIC投資沙龍——“+互聯網,出行改變未來”中,投資人、監管者與從業者,展開了一場關于未來出行方式的深刻讨論。其中,建投華科副總經理吳碩,以投資人的角度剖析了這塊領域的投資機會與策略。
  創業與倒閉:哪個才是互聯網+的真面貌?
  2015年是中國的創業元年,“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理念如同燎原之火。2015也是一級市場異常活躍的一年,VC/PE市場投融資規模爲853億美元,其中互聯網行業占34%,占據了市場的核心地位。
  同時,互聯網企業的倒閉潮也甚嚣塵上。大量O2O創業項目中止,本地生活、汽車交通、文娛體育都在陣亡名單中。這些倒閉的互聯網項目具有共性:
  第一,在互聯網巨頭的帶動下,創業公司習慣用錢“砸”用戶,“燒錢、補貼、砸流量、搶用戶”成爲标準動作。但在熱鬧的補貼、融資、再補貼之後,消費者真的建立起粘性了嗎?燒錢補貼可以作爲客戶營銷的手段,但不能作爲商業模式成立的大前提,缺乏價值創造、無法形成粘性的業務模式無法持久。
  第二,大部分O2O企業注重線上,對線下資源的掌控能力不足。消費服務業最終要落實在C端,app點餐、叫車、下單,這都是互聯網技術爲消費者帶來的價值提升。但整個交易要形成閉環,給消費者一個完整、形成粘性的消費體驗,就離不開線下資源的調配和掌控。
  當互聯網技術相繼沖擊零售、金融、教育、醫療,很多人會用“颠覆”兩字。但随着市場的檢驗,創業者和投資者變得越來越理性。我們會發現,互聯網技術帶給傳統産業的并不是颠覆,更多的是融合:線上與線下的融合,傳統産業與互聯網技術的融合。
  基于這樣的理念,建投華科投資互聯網行業的側重點在于“傳統産業+互聯網”。線下資産是企業長期發展的重要基石,在依托線下産品和服務的基礎上,順應時代潮流去加上互聯網、推動傳統産業升級改造,企業才能更平穩、更長久地在市場中競争。這也是我們投資首汽約車的重要原因。
  驅動力:千億市場規模如何形成?
  智能交通是指借助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和理念,将傳統交通運輸業和互聯網進行有效滲透與融合,形成具有“線上資源合理分配,線下高效優質運行”的新業态和新模式。2015年,智能交通行業市場規模超過700億元,5年複合增長率達20%,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将突破1000億元。
  我們總結,市場保持高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在于以下三點:
  第一,緩解城市擁堵的需求。在城市交通方面,不少一二線及省會城市堵車已經成爲常态,并有向中小城市蔓延的趨勢。随着汽車保有量持續增長,城市道路負荷過重,勢必造成城市擁堵日益嚴重。緩解城市道路擁堵将是各地政府未來工作的重點。
  第二,新興技術日趨成熟。地理定位、無線射頻、圖像識别、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在過去幾年内日漸成熟。随着這些技術逐漸滲透到交通領域,居民出行将越來越高效便捷,也有利于管理部門提供更好的公共交通服務。
  第三,國家政策的支持。交通運輸行業是“十三五”規劃中的重點推進行業。智能交通産業和傳統交通運輸行業“+互聯網”的概念更是被克強總理反複提及。以國務院爲代表的政府部門先後出台各類配套激勵政策,無疑将推動智能交通行業的發展。
  從投資角度出發,智能交通行業蘊藏着較多的投資機會。在細分領域中,汽車租賃、在線專車和分時租賃等創新模式無疑将成爲資本的寵兒。
  汽車租賃
  過去五年我國汽車租賃市場規模一直保持着近30%的複合增長率,在2015年達到455億元。預計到2018年市場規模将增至650億元,車隊數量達到78萬輛。目前國内租車行業的滲透率僅爲0.4%,遠低于美國的1.6%。
  汽車租賃可實現資源的共享,提高車輛的使用效率,對于緩解城市交通壓力和改善城市環境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随着城市人口密度持續增加以及城市車輛購置政策收緊,将推高車輛持有成本和降低自有車輛帶來的便利和舒适度,市場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我國汽車租賃市場目前還存在着諸多弊端,如行業管理滞後,政策法規不完善;缺乏健全的信用評估和咨詢體系;缺乏相關上、下遊産業鏈的配套支持;缺乏全國性的網絡建設,無法形成規模效應等問題。
  在線專車
  2015年,專車市場交易額達到370億元,短途出行市場總規模約爲8,409億元人民币。專車模式盤活了閑置車輛資源,填補了出租車和公共交通未能覆蓋到的短途出行需求。其創新的動态定價系統能夠更有效地匹配供需,降低車輛空駛率。
  然而,專車仍存在許多瑕疵:在政策上缺乏有效的法規監管,在行車上缺乏安全保障,當前的燒錢補貼模式也具有不可持續性。未來專車企業回歸理性,合法合規化經營,圍繞用戶提升服務品質和行車安全将是必然趨勢。
  分時租賃
  目前,消費者對直接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接受程度較低,分時租賃模式則調動了消費者使用新能源車的積極性,充電樁網的鋪設也爲分時租賃模式的推廣提供了發展基礎。随着汽車保有量持續上升,在城市限行限購政策收緊的大環境下,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享受牌照、稅收、免限行等優惠政策,且經濟實惠、使用便捷,有望成爲城市居民出行的新方式。分時租賃行車路線相對固定,回避充電不便利性,與新能源汽車有較高的契合度,對于改善擁堵、保護環境、降低能源依賴等方面起着關鍵作用。
  智能交通領域的四大投資邏輯
  如何在一個總體向上的市場裏選取最爲優質的投資标的呢?我們梳理出以下四個投資邏輯:
  第一,有人願意爲效率提升買單。提高交通運輸效率是智能交通最根本的出發點,但從一個創業公司的角度出發,除了提高效率本身以外,公司還必須實現盈利。否則效率的提升就隻能是昙花一現。因此,要實現盈利就必須找到願意而且有能力爲效率提升買單的群體。
  第二,嫁接供應鏈金融。适度杠杆水平有助于企業的快速發展,但是在交通運輸行業,特别是物流行業,從業企業進行債權融資卻面臨較大困難。供應鏈金融利用大數據建立風控體系将是有效的解決方案,可以讓從業公司在資本寒冬中擁有更強的生存能力,提高投資的安全系數。
  第三,新能源汽車普及率提升。交通工具的對環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消耗一直被人所诟病,涉及交通運輸行業節能環保的創業公司在政策上是國家大力扶持的。除了政策之外,創新
        模式和商業模式才是選擇投資标的重要依據。可以讓消費者真正接受的商業模式才能有更大的發展潛力,如新能源分時租賃、充電樁運營商等等。
        第四,出行消費升級。消費升級是許多互聯網創業項目的核  心商業邏輯,的确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許多消費者願意爲優質的産品和服務支付額外的費用。作爲衣食住行四大基本需求之一,出行的便捷和舒适已經成爲人們普遍的訴求,市場空間巨大,除了現有的在線約車平台之外,依舊蘊藏着許多投資機會。

Related reading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