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制造業普遍下滑的2016年,位于濰坊高新區的盛瑞傳動股份有限公司憑借10萬台訂單,10000台的月産,逆勢上揚,迎來開門紅。
此前,靠着世界首款前置前驅8擋自動變速器,盛瑞傳動将山東省三年以來唯一一件中國專利發明金獎攬入懷中。如今,随着世界首款前置前驅插電式混合動力8AT自動變速器的下線,手握兩個世界首款的盛瑞傳動,正憑借雄厚的人才和技術儲備,大踏步向工業4.0邁進。
8年8億量産8AT
8年的時間,8個億的投入,盛瑞傳動把世界首款前置前驅汽車8擋自動變速器從一個概念變成了樣品,又從樣品變成了年訂單10萬餘台的産品。
而中國直到2015年使用的800萬台自動變速器裏,國内自主研發的變速器連1%的市場份額都占不到。直到8AT誕生後,中國汽車行業才終于擺脫外國企業自動變速器領域核心技術制約。
毫無疑問,面對當時一片空白的自動變速器技術領域,誰能攻克這個難關,誰就能在未來的市場競争中占據主動地位,好多大國企和上市公司都曾有志于此。但最終,爲何是盛瑞這家後起的民營企業攻克下了這個難關?答案是在巨大的科研壓力面前,隻有盛瑞做到了始終堅持,不斷投入。
8年之前,在世界範圍内,前置前驅8AT還隻是個概念,沒有成熟的技術,甚至連模仿的對象都沒有。就在别人都不看好的情況下,當時隻是一家民營傳統加工制造企業的盛瑞卻下定決心迎接這個挑戰。
開始與德國、英國合作時,資金壓力非常緊張,但連續多年盛瑞的研發投入都在5%以上,2013至2015年更是高達9%以上。這個比例,不用說在濰坊,就是放眼全國,有如此魄力的企業也并不多見。憑借着每年一個億的大手筆投入,盛瑞的科研團隊經過8年刻苦鑽研,成功完成8AT的概念設計、工程化技術開發和産業化技術開發全過程。
搭載盛瑞8AT的陸風系列汽車在銷售市場的持續火爆和各品牌汽車廠商的紛至沓來,标志着國内汽車自動變速器制造産業迎來了春天。而盛瑞自身也藉此由傳統的來圖加工制造企業成功轉變爲具有強大自主研發能力的高端智造企業。
三國五地引智全球
要把8AT從一個概念變成成熟量産的産品,這期間程序複雜、工序繁多,緊靠一家工廠難以擔此重任。爲此,盛瑞在堅持“以我爲主”前提下,開創了“以市場爲導向、企業爲主體,國際化産學研用戰略合作,整合世界資源爲我所用”的創新模式。
正是利用德國的設計、英國的工程技術、韓國的工藝裝備和日本的精細化管理,盛瑞才得以實現了8AT的快速中國本土制造。
盛瑞全球引智,先後在德國、英國、北京和青島建立了國家乘用車自動變速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中心,形成“三國五地”的研發格局。以此爲支撐,盛瑞又形成了讓人才團隊在不離開鄉土、不改變文化的環境裏爲自己工作的引才機制。
德國團隊爲盛瑞負責前期概念設計,英國團隊負責工程化,而北航專家則在仿真設計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盛瑞通過視頻會議、電話、網絡等各種通訊形式與他們進行密切溝通交流,實現了科技資源效用的最大化。不斷在世界範圍内聚集創新資源,将盛瑞創新人才團隊培養成了一支具有國際化視野、國際合作能力和持續創新能力的高端自動變速器創新團隊。
由此,手握全球資源的盛瑞在創新的道路上越走越快,在研究第一代8AT與多款整車搭載的同時,2015年上半年又成功完成帶啓停功能8AT和國際領先的13AT的研發試制。而2015年底,世界首款前置前驅插電式混合動力8AT的誕生,又填補了國内插電式混合動力AT的空白。
工業4.0盛瑞領航
随着智能化和互聯網相融合的工業4.0浪潮席卷全球,中國也推出了“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規劃,以期在未來世界競争中占得先機。而手握兩個世界首款的盛瑞傳動,已經憑借雄厚的人才力量和技術儲備在這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
2015年,盛瑞啓動國家重點産業振興和技術改造項目“年産30萬台8擋自動變速器”項目,全線自動化程度在80%以上,将成爲具有中國工業4.0标準的行業樣闆示範線。
“十三五”期間,盛瑞将通過工業地産模式建立自動變速器零部件配套産業園,将分散在全國各地的、無統一組織的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吸引到濰坊。屆時,一個完整的高水平自動變速器産業園區,将在盛瑞誕生,國外進口零部件将逐步國産化,形成高水平、大品牌的自動變速器産業集群。
在大數據革命、雲計算、移動互聯時代背景下,對企業進行智能化、工業化相結合的改進升級,幫助企業在新形勢下順利轉型,是工業4.0的真正内涵。而盛瑞在過去8年的成功轉型之路,或許能夠爲正在這條路上摸索前行的中國企業提供一個可供借鑒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