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建投書局:從書籍延展出多種文化服務
2020-03-03 澎湃新聞

  “如果說閱讀是一所随身攜帶的避難所,書店就是身處城市的我們也能抵達的理想國。2020年的開端有恐懼、艱難,希望我們在重新回到書店的時候,都能在這裏找到一份理性、智慧和慰藉。”

  即日起(3月2日),建投書局線下各門店在工作日恢複營業。在此之前,建投書局開辟了直播頻道,同樣活躍于各個讀者社群。建投書局店長謝重澄在2月初就帶着讀者走進鏡頭中“自我隔離”的書店,“店裏有我們布置的裝飾、策劃的展覽、調制的新品,這些都是春節期間讀者本來會看到的樣子。”

  在直播裏,他與讀者聊起了《DK醫學史》《協和醫史》《孩子,如果你要學醫》《數字醫療》,還輕哼了一段蘇打綠的《當我們一起走過》。有一位讀者的留言尤其暖心:“看到書店燈光的倒影啦,好溫暖”。

  尋找和讀者更多的見面方式

  疫情時期,除了“雲逛書店”,書局也策劃了其他直播系列。有的側重專業知識分享,如“星湧人文直播學堂”之“知識戰疫”系列,目前已做兩期。第一期請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講解疫情之下的城市公共政策,第二期請《經濟學人·商論》執行總編輯吳晨,與讀者就“疫情對中國及全球經濟的影響”“如何應對危機與焦慮情緒”“企業與個人如何轉危爲機”進行分享與交流。

  有的則側重生活之趣,比如“局君的睡前閱讀”系列、“從書店出發”系列。“從書店出發”系列有“劇場後台大冒險”—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劇場空無一人的後台探秘一出舞劇的誕生,也有“雲看常玉版畫展”—在線欣賞藝術家常玉的限量珍藏版畫作品,并聽上海寶龍美術館展覽經理講述畫裏畫外的故事。

  在“主播”之外,還有店員變身“程序員”,開發出了“彩虹Reader”小程序。該小程序以“在線抗‘疫’,以‘讀’攻毒”爲主題,邀請作者、譯者或編輯擔任領讀人,以14天爲一個閱讀周期,通過每日線上打卡交流的形式,讓廣大讀者參與分享與交流。

  據統計,小程序上線後,短短一天時間内就有3600多人次讀者加入了這一閱讀打卡行列。在第一個14天計劃結束後,“彩虹Reader”線上共讀計劃已策劃3月女性主題等後續内容。

  給線上活動定性:免費or創收

  從雲端閱讀到實時分享,開展線上活動已成爲眼下正熱的書業趨勢。

  “很多人認爲隻要有網,有手機,就可以做了。但我認爲專業的線上活動有太多值得講究的地方。”謝重澄舉例,比如線上嘉賓要對屏幕互動比較熟悉,有比較好的結構感和感染力;線上活動要在内容與節奏之間找到一種平衡;就連口播詞、布景設計、背景音樂與燈光的選擇,都值得細細去想。

  目前多數直播活動的數據成果以觀看人數爲主,觀衆中途有無退出,全程聽了多久,是否邊聽邊做其他事情等,都尚未納入統計。謝重澄直言:“線上活動其實是‘殘酷’的。讀者要是覺得沒意思,不抓人,分分鍾就可以退出頁面了。不像線下的活動,離場可能還覺得有點不好意思,線上不這樣。”

  此外,他認爲書店做活動,無論在線上還是線下都要事先定性—它是一個免費的活動,還是一個創收的活動。

  “很多書店長期面對這樣一種尴尬:他辦的是一場免費活動,但同時寄希望于嘉賓與作品本身的吸引力,希望把書賣出去。但線下活動時,實際的轉換率就是比較低的,更不要說線上了。如果能事先做好定位,無論店員心态還是活動策劃思路、實踐節奏都會比較好。”

  他透露,疫情時期,建投書局的“星湧人文直播學堂”和“彩虹Reader”小程序就用于創收,但“雲逛書店”、“局君的睡前閱讀”等直播内容不做盈利,但求拉近讀者與書店的距離就好。

  疫情放大困境,但“書店之困”一直都在

  “此前大部分實體書店的收入來源和業務模式都比較單一,基本上就是書、文創、咖啡、活動。”謝重澄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眼下不少書店報道都免不了“自救”一詞,“如果以 ‘自救’形容處境,說明大家覺得自己陷入了很大的困境,但這個困境是現在才有的嗎?不是,是疫情把困境放大了,但困境一直都在。”

  建投書局上海旗艦店亮相不過四年。謝重澄坦言,對于這樣一家書店,眼下很難搭建一套完善的具有競争力的供應鏈,所以他們最初的定位就是文化空間的運營者、文化資源的整合者、文化服務的提供者。

  “說白了,我們很難靠賣書賺錢,而是通過書籍延展多種文化服務,我們統稱爲文化顧問服務,比如藝術品策展、文化空間管理咨詢、企業文化定制等。我們一年有兩三百場大規模的文化活動,也積累了大量作者、出版社與讀者資源。建投書局是一個文化品牌,我們也出品自己的原創内容,書店是我們的核心業務,但書店的基礎零售不一定是盈利業務。”

  一直以來,他都覺得實體書店要反思自身的商業能力,情懷固然珍貴,但開店究竟還是一門生意。“過去書店可以有長尾客戶,但到了線上,所有書店和當當的距離就是 ‘手機屏上劃一下’而已。如果實體書店決心以後做線上,就要确定目标客戶是誰,由此打磨自己的産品和服務。如果打磨隻是把書放在書架上,那不是打磨,也不存在任何優勢。”

  “線上線下都是書店的一部分,我們希望把建投書局的每一家特色門店都打造成一個産品,甚至一個作品,用産品經理的思路來打磨一家書店的商業模式,用主編的思路去架構一家書店的思想框架,用經紀人的思路去挖掘足夠好的書店人與内容。而當下的書店人,如果要開拓出一片新機遇,需要的能力遠遠不止如此,我和我的同伴們正在努力。”謝重澄如是說。

Related reading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