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JIC Investment Forum
JIC投资沙龙第一期 | 车联网与智能交通
2014年,互联网的“风”吹开了车联网与智能交通时代的大门。


汽车,已经成为了继手机、平板、智能家具后的又一个互联网的兵家必争之地;而交通,也在逐渐告别死板,搭着物联网、大数据的脚步,快步迈向智能时代。有分析认为,2015年中国车联网产业将达到1000亿元,到了2020年这个数字将会激增至1万亿。大数据、云服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技术都将成为智能交通的“催化剂”。

2015年5月28日,中国建投携手投资界共同探讨、发现“下一站—车联网与智能交通”中的投资机遇。
Event Live
活动现场实况
Viewpoints
嘉宾观点
  • 吴硕(建投华科副总经理)2015年5月
    车联网、智能交通的投资机遇

    当前交通体系存在的问题,归结起来是效率问题、节能环保问题和安全问题。车联网和智能交通将成为解决问题的新出路。这是两个密切相关、互相促进的主题,车联网更是智能交通的基础。

    在国内,智能交通的两大驱动因素是:需求驱动,指交通系统存在严重拥堵和严重的污染问题,以及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对交通体系的新需求;政策因素,智能交通是一带一路、智慧城市等国家战略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

    智能交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现阶段,以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业务,政策驱动是主要增长动力;短期内(未来5到10年),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车联网市场占比将明显提高;未来,基础设施建设告一段落,面向用户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智能交通企业的发展应围绕以下方面:第一,以提高发展效率降低跨界成本为方向;第二,增强控制能力抵御行业周期;第三,扩展数据来源,夯实服务基础;第四,丰富业内发展模式,形成广泛的协同效应;第五,布局整个行业的本原,树立品牌效应。

    消费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知道”信息,而是“解决”问题,这是车联网最大的价值所在。车联网的盈利模式包括:第一,以整车厂商为主导的车联网服务模式;第二,其他参与者在车联网B2B2C展开探索,比如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媒体广告的价值、基于4S店基础服务、与保险公司合作、搭建平台实现车辆检测等。

    当前的车联网应用市场分为商业车和私家车两大类。其中,商用车“车联网”是相对成熟、发展最快的市场,总市场规模(运营收入+终端)会大于100亿。建投华科是专注在智慧互联领域专业的直接投资公司,我们集中智能交通领域的原因在于:第一,与目前的投资风格相匹配,智能交通和车联网都是改造民生的领域。第二,金融产业的投资背景会让企业得到更快的投后管理效率。第三,投资我们会看长远,删除一些看不懂或者不太炫的行业。
    邵振兴(君联资本投资董事)
    智能交通的发展趋势与创新

    2014年中国城镇出行市场28亿次/天,由代驾、自驾、公共交通、步行等模式构成。其中,B2B(政府、企业用车)大概占了出行的12%;B2C(普通消费者)占到88%的份额。B2C是主要的争夺市场,租车又是尤为重要的部分。

    租车市场发展迅猛。根据相关研究报告,中国租车市场规模从2008年的90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3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9%;车队数量从2008年的10万辆增至2013年36.9万辆,复合增长30%。预计2018年中国租车市场规模将增至650亿元,车队数量达到77.9万辆。

    同时,租车渗透率仍然很低。中国租车市场渗透率(租赁车辆数占车辆总数比例)为0.4%,美国是我们的4倍,日本是我们的6倍还多。中国近几年的汽车保有量增长飞快,私家车的成长空间非常有限,处在发展早期阶段的租车市场具有非常大的空间。

    另外,出租车不能满足出行需求。作为带驾出行的最典型模式,出租车由于政策管制和供给紧缺,代驾出行的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被黑车、专车、公交等多种方式分流。

    智慧出行改造了整个行业。2014年之前,参与者尚在打车领域厮杀;之后全面转移到专车。2014年2月Uber进入,百度与其战略合作;阿里投资一号专车;嘀嘀推出第二款嘀嘀专车;神州在2014年底启动了神州专车。

    智慧出行的产业链包括:最上游是前市场,包括造车的和卖车的;中间是用车的,包括租赁企业和私家车;再往后就是平台,包括嘀嘀、易到、Uber等。

    最上面就是造车和卖车的,我们称之为前市场,中间就是用车的,用车的一个是租赁企业,一个是私家车,因为私家车很多也参与到了这个游戏当中了。再往后就是平台。嘀嘀、易道、Uber还有一些直销的用户,还有一些旅游企业、租车企业,这个比重很小。

    智慧出行市场包括两类模式:一类是轻资产,一类是重资产。轻资产的代表是嘀嘀、Uber等,司机是劳务派遣公司和个人,车源是租赁公司和社会车辆(包括私家车和黑车)。轻资产的优势是不需要储备司机和车辆,成本有优势,而且扩张快;劣势在于责任归属不清晰、服务质量的保障性不够、受政策影响较大。重资产模式规避了这些问题。因为车和司机都是直接招聘和管理的,标准化的程度和乘坐的体验肯定好过轻资产模式,但面临转型速度慢、人力成本高的特点。
    童豪良(高德地图车联网业务中心总经理)
    车联网的发展新格局

    现在整个汽车市场在发生一些非常大的变化。这个巨大变化背后的原因在于,汽车市场太大了。每年中国新车销售的份额是2万亿的规模。后装包括各种和车有关的直接的支出有3万亿,加起来有5万亿的规模。这是吸引这么多创业者的原因。

    但对创业者来说,还面临着“狼来了”的现实。一方面,BAT、360、小米这些互联网巨头,以及国外的谷歌、苹果都在发力,开始把车联网作为他们很重要的业务,也推出自己的产品。他们不仅自己做,他们还买,下手很快、很狠。

    另一方面,城市巨人醒了。如今车厂都成立了专门的部门,抽调各部门观念最新的员工,甚至从移动互联网公司高薪挖人;很多车厂的做法是把所有车联网,比如说宝马计划终身免费。当然传统车厂想要翻身并不是那么容易,因为车厂有一个传统的制造问题。

    投资者应当投资什么样的创业团队呢?以下三点能力,如果一个都没有,那就放弃吧。如果拥有三个,那就非常罕见,说不定是下一个快的或者嘀嘀。

    第一,要看内功深厚。除了会做互联网之外,整个团队上下还要懂车,不然如何和车主产生共鸣呢?如何在每天上下班的时候体验自己的产品呢?这是很危险的。

    第二,事情要快。天下武工唯快不破,快的关键是如何用功。人的天赋有差距但是并不大,如果你比人家多出一份力那就很不一样了。像阿里巴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996(工作时间为9:00—21:00,每周工作6天)。如果一周比别人快一倍,一年下来就是别人16倍的速度。

    第三,快要有章法。投资者要看这个团队有没有武工秘笈——大数据。无论是快的、嘀嘀还是Uber也好,都非常注重建立一个系统处理数据。比如Uber有完善的系统记录用户打车的时间,司机过去的时间、不同价格补贴会产生什么影响、甚至给出了浮动计价方式,这都是对大数据的理解和挖掘。所以有了大数据,你会快,但是不会乱。
    吴硕
    (建投华科副总经理)2015年5月
    邵振兴
    (君联资本投资董事)
    童豪良
    (高德地图车联网业务中心总经理)
吴硕(建投华科副总经理)2015年5月
车联网、智能交通的投资机遇

当前交通体系存在的问题,归结起来是效率问题、节能环保问题和安全问题。车联网和智能交通将成为解决问题的新出路。这是两个密切相关、互相促进的主题,车联网更是智能交通的基础。

在国内,智能交通的两大驱动因素是:需求驱动,指交通系统存在严重拥堵和严重的污染问题,以及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对交通体系的新需求;政策因素,智能交通是一带一路、智慧城市等国家战略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

智能交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现阶段,以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业务,政策驱动是主要增长动力;短期内(未来5到10年),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车联网市场占比将明显提高;未来,基础设施建设告一段落,面向用户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智能交通企业的发展应围绕以下方面:第一,以提高发展效率降低跨界成本为方向;第二,增强控制能力抵御行业周期;第三,扩展数据来源,夯实服务基础;第四,丰富业内发展模式,形成广泛的协同效应;第五,布局整个行业的本原,树立品牌效应。

消费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知道”信息,而是“解决”问题,这是车联网最大的价值所在。车联网的盈利模式包括:第一,以整车厂商为主导的车联网服务模式;第二,其他参与者在车联网B2B2C展开探索,比如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媒体广告的价值、基于4S店基础服务、与保险公司合作、搭建平台实现车辆检测等。

当前的车联网应用市场分为商业车和私家车两大类。其中,商用车“车联网”是相对成熟、发展最快的市场,总市场规模(运营收入+终端)会大于100亿。建投华科是专注在智慧互联领域专业的直接投资公司,我们集中智能交通领域的原因在于:第一,与目前的投资风格相匹配,智能交通和车联网都是改造民生的领域。第二,金融产业的投资背景会让企业得到更快的投后管理效率。第三,投资我们会看长远,删除一些看不懂或者不太炫的行业。
邵振兴(君联资本投资董事)
智能交通的发展趋势与创新

2014年中国城镇出行市场28亿次/天,由代驾、自驾、公共交通、步行等模式构成。其中,B2B(政府、企业用车)大概占了出行的12%;B2C(普通消费者)占到88%的份额。B2C是主要的争夺市场,租车又是尤为重要的部分。

租车市场发展迅猛。根据相关研究报告,中国租车市场规模从2008年的90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3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9%;车队数量从2008年的10万辆增至2013年36.9万辆,复合增长30%。预计2018年中国租车市场规模将增至650亿元,车队数量达到77.9万辆。

同时,租车渗透率仍然很低。中国租车市场渗透率(租赁车辆数占车辆总数比例)为0.4%,美国是我们的4倍,日本是我们的6倍还多。中国近几年的汽车保有量增长飞快,私家车的成长空间非常有限,处在发展早期阶段的租车市场具有非常大的空间。

另外,出租车不能满足出行需求。作为带驾出行的最典型模式,出租车由于政策管制和供给紧缺,代驾出行的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被黑车、专车、公交等多种方式分流。

智慧出行改造了整个行业。2014年之前,参与者尚在打车领域厮杀;之后全面转移到专车。2014年2月Uber进入,百度与其战略合作;阿里投资一号专车;嘀嘀推出第二款嘀嘀专车;神州在2014年底启动了神州专车。

智慧出行的产业链包括:最上游是前市场,包括造车的和卖车的;中间是用车的,包括租赁企业和私家车;再往后就是平台,包括嘀嘀、易到、Uber等。

最上面就是造车和卖车的,我们称之为前市场,中间就是用车的,用车的一个是租赁企业,一个是私家车,因为私家车很多也参与到了这个游戏当中了。再往后就是平台。嘀嘀、易道、Uber还有一些直销的用户,还有一些旅游企业、租车企业,这个比重很小。

智慧出行市场包括两类模式:一类是轻资产,一类是重资产。轻资产的代表是嘀嘀、Uber等,司机是劳务派遣公司和个人,车源是租赁公司和社会车辆(包括私家车和黑车)。轻资产的优势是不需要储备司机和车辆,成本有优势,而且扩张快;劣势在于责任归属不清晰、服务质量的保障性不够、受政策影响较大。重资产模式规避了这些问题。因为车和司机都是直接招聘和管理的,标准化的程度和乘坐的体验肯定好过轻资产模式,但面临转型速度慢、人力成本高的特点。
童豪良(高德地图车联网业务中心总经理)
车联网的发展新格局

现在整个汽车市场在发生一些非常大的变化。这个巨大变化背后的原因在于,汽车市场太大了。每年中国新车销售的份额是2万亿的规模。后装包括各种和车有关的直接的支出有3万亿,加起来有5万亿的规模。这是吸引这么多创业者的原因。

但对创业者来说,还面临着“狼来了”的现实。一方面,BAT、360、小米这些互联网巨头,以及国外的谷歌、苹果都在发力,开始把车联网作为他们很重要的业务,也推出自己的产品。他们不仅自己做,他们还买,下手很快、很狠。

另一方面,城市巨人醒了。如今车厂都成立了专门的部门,抽调各部门观念最新的员工,甚至从移动互联网公司高薪挖人;很多车厂的做法是把所有车联网,比如说宝马计划终身免费。当然传统车厂想要翻身并不是那么容易,因为车厂有一个传统的制造问题。

投资者应当投资什么样的创业团队呢?以下三点能力,如果一个都没有,那就放弃吧。如果拥有三个,那就非常罕见,说不定是下一个快的或者嘀嘀。

第一,要看内功深厚。除了会做互联网之外,整个团队上下还要懂车,不然如何和车主产生共鸣呢?如何在每天上下班的时候体验自己的产品呢?这是很危险的。

第二,事情要快。天下武工唯快不破,快的关键是如何用功。人的天赋有差距但是并不大,如果你比人家多出一份力那就很不一样了。像阿里巴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996(工作时间为9:00—21:00,每周工作6天)。如果一周比别人快一倍,一年下来就是别人16倍的速度。

第三,快要有章法。投资者要看这个团队有没有武工秘笈——大数据。无论是快的、嘀嘀还是Uber也好,都非常注重建立一个系统处理数据。比如Uber有完善的系统记录用户打车的时间,司机过去的时间、不同价格补贴会产生什么影响、甚至给出了浮动计价方式,这都是对大数据的理解和挖掘。所以有了大数据,你会快,但是不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