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JIC Investment Forum
JIC投资沙龙第十二期 | 全球先进制造业的前景与中国机遇
2016年12月2日,中国建投与财新传媒联合主办的“全球先进制造业的前景与中国机遇”JIC投资沙龙在北京举行。本次沙龙是第七届财新峰会的分论坛,沙龙聚焦于在新一轮制造业版图革新过程中,如何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制造业,为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入全球高端产业价值链,获取国际竞争的主动地位,成为全球领先的制造业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本次沙龙还举办了主题为“制胜全球先进制造的对策与路径”的圆桌讨论,来自行业领先机构的代表们分享了各自的独到观点,并就圆桌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Event Live
活动现场实况
Viewpoints
嘉宾观点
  • 柯珂(中国建投集团总裁助理)2016年12月
    在全球制造业格局重新面临洗牌大的趋势下,制造业重回全球经济的竞争视野。强大的制造业为经济繁荣创造了一条清晰的路径。在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深陷量化宽松、实体经济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制造业的重新振兴和持续发展具有国家层面的战略意义。而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全球各国争相布局的领域。美国、德国、日本等工业强国都在积极推行制造业的再升级转型,纷纷布局智能工业、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高新领域,力图在第四轮工业革命中抢得先机。中国在推动先进制造过程中以“中国制造2025”为政策依托,从先进制造入手,助力国内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而“走出去”、“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快速推进,亚投行的顺利落地,也为此轮革新提供强有力支持和广阔的外部空间。在此过程中,中国制造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就必须积极布局产业价值链当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环节,形成一批具有技术创新力、产业领导力的领军企业,只有全面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控制力和国际分工的地位,才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蜕变。

    我们作为一家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投资集团,一直密切跟踪全球制造业的新变化新趋势,以技术进步为主线 ,通过跨境并购等多种投资模式进行全球布局,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建投将从战略投资及产业运营两个维度出发,整合全球资源,支持中国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帮助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入全球高端产业价值链,获取国际竞争的优势地位,成为全球领先的制造企业,以践行中国建投作为一家国企的责任和担当。
    李毅中(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副主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国家工信部原部长)
    一、信息化的任务
    习总书记今年4月份在信息化座谈会上指出,信息化发展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信息化本身的发展,一个是发挥信息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我理解信息化的任务可以具体化为五项:
    第一是信息产业自身创新发展,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要尽快攻克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第二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以“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紧密结合为抓手,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着力推进智能制造。第三是要发展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信息化。第四是要扩大信息消费,惠及民生,制造更现代更宜用的智能终端,营造更健康更放心的市场环境。第五是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在国家层面、行业层面、民众层面,从法律法规、网络安全管理、执法能力、技术装备和保障等方面来综合治理。
    信息化有一个特点,广覆盖、深渗透。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层面都密切相关,所以现在有个新名词叫“信息经济”。信息经济应该是信息化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融合、四化同步发展的一个产物。

    二、中国制造+互联网
    推进信息化,工业制造业是主战场,实施中国制造+互联网这是一个重头戏。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这里面包含了五个实质性内容,包括协同创新、合作研发、众包设计,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规模化定制,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化等。
    我们常说智能制造,从哪入手呢?一是数字化研发设计,到2025年要提高到84%。第二个是集成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特别是关键元器件、关键材料,到2025年自给率提到70%。第三个是制造设备的数控化,到2025年提高到64%。第四个是制造过程的智能控制。第五个是建立一套新的制造服务技术标准规范。

    三、网络经济和实体经济跨界融合
    德国工业4.0第一次提出了工业智能化的新概念,更重视实体经济的提升,更重视生产线的智能化。美国有技术资源、金融和网络的优势,它更加倡导工业互联网。所以美国和德国各有特点。“中国制造2025”并蓄兼收,把两化深度融合作为主线,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把“互联网+”作为我们的行动路径。上升到国家的战略层面那就是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要融为一体。
    Maximilian Foerst(蔡司中国区总裁、首席执行官)
    今天德国的工业被称为是流程卓越的典型,之前并不是这样,几百年前德国被称之为是山寨之国,工业革命之前,德国其实还是一个非常原始的、基于农业的国家,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一开始是抄袭先进的技术,慢慢地我们进口一些先进的设备,而后来取得工业革命的胜利,绝对不是我们抄袭的部分,而是我们打造了一个创新的环境,创新能力也慢慢起来了。这点和中国很像,而中国走得速度很快,比德国快得多。

    我认为有几大要素对未来的成功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是环境和生产要素的水平,第二是产业生态系统,第三企业内部如何帮助企业的员工发展。

    德国非常注重职业教育。大概在德国有70%的高中毕业生都是走得职业教育这个道路。他们的这种专业性完成任何一种职业的能力都非常高,能够帮助企业增值,能够确保整个生产流程的质量。德国的企业非常关注合作,包括在蔡司我们就有一些合作项目,我们在张家口设置了一个学校,目的就是在测量领域培育一些高新人才,我们是和当地的社区合作,特别是和沃尔沃发动机的工厂合作,通过这种合作,我们能够在中国做一些小型的项目,打造当地的生态系统,能够帮助当地的人才进行培训,也能够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还能去吸引我们未来的客户和商业的合作伙伴,他们能够在这样模式的带领下,更多的在中国开展相似领域的创新,所以这就是我所谓的生态系统在整个价值链中产生的良性作用。

    我们在德国还有一个案例,在德国的一个州被称作是欧洲最具创新能力的之一,当地的工业、研发能力都非常的出彩,不光有大企业,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的助力,差不多一百多个研发机构都在此设立了专业的办公室,能够带来市场的创新。我们希望在中国也能够开展相似的项目。比如深圳,深圳在做医疗器械方面就有产学研的优势,北京也在打造自己的独特的IT生态系统,这就是所谓的开放式的创新。我们现在和上海的同济大学合作,共同设立了中德学院先进制造业中心,工业4.0的本质就是一个网络合力,我们希望把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业,不同的研发机构带到一张研发网络中来,通过合作,把整个生态系统整个功能进行创新和完整化。

    最后,我想跟大家强调,对于员工能力持续的培训和一个企业长期发展创新是息息相关的。我们需要一些有能力、有知识,有技能的职员,长期的跟企业服务,因为只有确保这些员工在位,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先进制造业。为了保证我们在未来创新的活力,保证员工的素质,我认为我们的公司有必要不断地投资于我们的员工,支持他们的个人发展。
    柯珂
    (中国建投集团总裁助理)2016年12月
    李毅中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副主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国家工信部原部长)
    Maximilian Foerst
    (蔡司中国区总裁、首席执行官)
  • 张弛(建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官)2016年12月
    建投投资一直专注于制造业领域的投资。这些年的投资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国制造业企业对资本方需求的变化:从最初只关心资金和上市,到后来希望投资人帮助提升管理、优化机制、开展并购整合。

    这种变化是中国制造业发展到这个阶段的必然。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发达国家将获利少、消耗能源、劳动密集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至发展中国家。中国制造业充分利用这个时机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同时也承受了资源和环境的代价,表现为“总量高速增长”与“价值链低端锁定”并存的状态。当前,全球制造业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再工业化”战略,新兴经济体国家如印度、越南等,也利用其更低的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快速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空间受到双重挤压。在这种大变局下,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讲,能够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掌握主动权的,就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并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推动者;否则,就有可能失去市场地位甚至从市场上彻底退出。

    今天,中国制造业也走到了价值链重构的关口。越来越多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向资本提出了更多的诉求,希望我们带去的不仅是资金,而是包含管理、机制、人才、资本运作、并购整合等在内的综合性资源。我们认为,资本应逐渐走向前台,从支持、协助、配合等这种相对被动的参与,走向更主动的引导、优化和提升。通过在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实践,我们越来越体会到,未来资本在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上会走在企业的前面,因为资本具有更灵活的资源配置手段和更经济高效的经营管理方式,能够克服产业资本在物质形态和功能转化上的“惰性”,较少受到自身所处行业发展水平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方可以走向行业并购和产业整合的前沿,通过资本手段来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进而在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资源配置中发挥更为主导的作用。

    我们对制造业领域的投资主要有三个重点:1.遵循技术进步的逻辑主线。在实践中,我们特别注意对产业本身发展规律和市场理性需求的深度观察、跟踪和研究,而不做盲目跟风的投资。2.占据全球价值链的战略环节。抓住这些战略环节就把握了产业链条整合的与发展的主动权。3.寻找富有远见善于合作的管理层。资本与企业的结合是一种相对长期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和企业要共同面对很多问题。因此,我们非常关注对于管理层的选择和打造,一是管理层是否具有开阔的思路和眼界,二是管理层是否乐于和善于合作。
    张弛
    (建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官)2016年12月
柯珂(中国建投集团总裁助理)2016年12月
在全球制造业格局重新面临洗牌大的趋势下,制造业重回全球经济的竞争视野。强大的制造业为经济繁荣创造了一条清晰的路径。在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深陷量化宽松、实体经济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制造业的重新振兴和持续发展具有国家层面的战略意义。而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全球各国争相布局的领域。美国、德国、日本等工业强国都在积极推行制造业的再升级转型,纷纷布局智能工业、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高新领域,力图在第四轮工业革命中抢得先机。中国在推动先进制造过程中以“中国制造2025”为政策依托,从先进制造入手,助力国内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而“走出去”、“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快速推进,亚投行的顺利落地,也为此轮革新提供强有力支持和广阔的外部空间。在此过程中,中国制造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就必须积极布局产业价值链当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环节,形成一批具有技术创新力、产业领导力的领军企业,只有全面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控制力和国际分工的地位,才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蜕变。

我们作为一家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投资集团,一直密切跟踪全球制造业的新变化新趋势,以技术进步为主线 ,通过跨境并购等多种投资模式进行全球布局,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建投将从战略投资及产业运营两个维度出发,整合全球资源,支持中国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帮助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入全球高端产业价值链,获取国际竞争的优势地位,成为全球领先的制造企业,以践行中国建投作为一家国企的责任和担当。
李毅中(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副主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国家工信部原部长)
一、信息化的任务
习总书记今年4月份在信息化座谈会上指出,信息化发展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信息化本身的发展,一个是发挥信息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我理解信息化的任务可以具体化为五项:
第一是信息产业自身创新发展,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要尽快攻克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第二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以“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紧密结合为抓手,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着力推进智能制造。第三是要发展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信息化。第四是要扩大信息消费,惠及民生,制造更现代更宜用的智能终端,营造更健康更放心的市场环境。第五是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在国家层面、行业层面、民众层面,从法律法规、网络安全管理、执法能力、技术装备和保障等方面来综合治理。
信息化有一个特点,广覆盖、深渗透。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层面都密切相关,所以现在有个新名词叫“信息经济”。信息经济应该是信息化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融合、四化同步发展的一个产物。

二、中国制造+互联网
推进信息化,工业制造业是主战场,实施中国制造+互联网这是一个重头戏。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这里面包含了五个实质性内容,包括协同创新、合作研发、众包设计,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规模化定制,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化等。
我们常说智能制造,从哪入手呢?一是数字化研发设计,到2025年要提高到84%。第二个是集成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特别是关键元器件、关键材料,到2025年自给率提到70%。第三个是制造设备的数控化,到2025年提高到64%。第四个是制造过程的智能控制。第五个是建立一套新的制造服务技术标准规范。

三、网络经济和实体经济跨界融合
德国工业4.0第一次提出了工业智能化的新概念,更重视实体经济的提升,更重视生产线的智能化。美国有技术资源、金融和网络的优势,它更加倡导工业互联网。所以美国和德国各有特点。“中国制造2025”并蓄兼收,把两化深度融合作为主线,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把“互联网+”作为我们的行动路径。上升到国家的战略层面那就是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要融为一体。
Maximilian Foerst(蔡司中国区总裁、首席执行官)
今天德国的工业被称为是流程卓越的典型,之前并不是这样,几百年前德国被称之为是山寨之国,工业革命之前,德国其实还是一个非常原始的、基于农业的国家,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一开始是抄袭先进的技术,慢慢地我们进口一些先进的设备,而后来取得工业革命的胜利,绝对不是我们抄袭的部分,而是我们打造了一个创新的环境,创新能力也慢慢起来了。这点和中国很像,而中国走得速度很快,比德国快得多。

我认为有几大要素对未来的成功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是环境和生产要素的水平,第二是产业生态系统,第三企业内部如何帮助企业的员工发展。

德国非常注重职业教育。大概在德国有70%的高中毕业生都是走得职业教育这个道路。他们的这种专业性完成任何一种职业的能力都非常高,能够帮助企业增值,能够确保整个生产流程的质量。德国的企业非常关注合作,包括在蔡司我们就有一些合作项目,我们在张家口设置了一个学校,目的就是在测量领域培育一些高新人才,我们是和当地的社区合作,特别是和沃尔沃发动机的工厂合作,通过这种合作,我们能够在中国做一些小型的项目,打造当地的生态系统,能够帮助当地的人才进行培训,也能够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还能去吸引我们未来的客户和商业的合作伙伴,他们能够在这样模式的带领下,更多的在中国开展相似领域的创新,所以这就是我所谓的生态系统在整个价值链中产生的良性作用。

我们在德国还有一个案例,在德国的一个州被称作是欧洲最具创新能力的之一,当地的工业、研发能力都非常的出彩,不光有大企业,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的助力,差不多一百多个研发机构都在此设立了专业的办公室,能够带来市场的创新。我们希望在中国也能够开展相似的项目。比如深圳,深圳在做医疗器械方面就有产学研的优势,北京也在打造自己的独特的IT生态系统,这就是所谓的开放式的创新。我们现在和上海的同济大学合作,共同设立了中德学院先进制造业中心,工业4.0的本质就是一个网络合力,我们希望把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业,不同的研发机构带到一张研发网络中来,通过合作,把整个生态系统整个功能进行创新和完整化。

最后,我想跟大家强调,对于员工能力持续的培训和一个企业长期发展创新是息息相关的。我们需要一些有能力、有知识,有技能的职员,长期的跟企业服务,因为只有确保这些员工在位,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先进制造业。为了保证我们在未来创新的活力,保证员工的素质,我认为我们的公司有必要不断地投资于我们的员工,支持他们的个人发展。
张弛(建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官)2016年12月
建投投资一直专注于制造业领域的投资。这些年的投资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国制造业企业对资本方需求的变化:从最初只关心资金和上市,到后来希望投资人帮助提升管理、优化机制、开展并购整合。

这种变化是中国制造业发展到这个阶段的必然。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发达国家将获利少、消耗能源、劳动密集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至发展中国家。中国制造业充分利用这个时机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同时也承受了资源和环境的代价,表现为“总量高速增长”与“价值链低端锁定”并存的状态。当前,全球制造业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再工业化”战略,新兴经济体国家如印度、越南等,也利用其更低的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快速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空间受到双重挤压。在这种大变局下,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讲,能够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掌握主动权的,就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并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推动者;否则,就有可能失去市场地位甚至从市场上彻底退出。

今天,中国制造业也走到了价值链重构的关口。越来越多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向资本提出了更多的诉求,希望我们带去的不仅是资金,而是包含管理、机制、人才、资本运作、并购整合等在内的综合性资源。我们认为,资本应逐渐走向前台,从支持、协助、配合等这种相对被动的参与,走向更主动的引导、优化和提升。通过在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实践,我们越来越体会到,未来资本在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上会走在企业的前面,因为资本具有更灵活的资源配置手段和更经济高效的经营管理方式,能够克服产业资本在物质形态和功能转化上的“惰性”,较少受到自身所处行业发展水平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方可以走向行业并购和产业整合的前沿,通过资本手段来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进而在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资源配置中发挥更为主导的作用。

我们对制造业领域的投资主要有三个重点:1.遵循技术进步的逻辑主线。在实践中,我们特别注意对产业本身发展规律和市场理性需求的深度观察、跟踪和研究,而不做盲目跟风的投资。2.占据全球价值链的战略环节。抓住这些战略环节就把握了产业链条整合的与发展的主动权。3.寻找富有远见善于合作的管理层。资本与企业的结合是一种相对长期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和企业要共同面对很多问题。因此,我们非常关注对于管理层的选择和打造,一是管理层是否具有开阔的思路和眼界,二是管理层是否乐于和善于合作。